护佑安澜:京城里的镇水兽

    今年的3月22至28日是第三十六届“中国水周”,北京市2023年“世界水日”“中国水周”的活动主题为“爱水护水 共建人水和谐宜居城市”。

    为了保佑河湖安澜、舟楫畅运,古代先民在修建河湖桥闸等水利工程时,特意安置镇水神物,祈求平安。故宫的断虹桥,在它的东西两边,都有镇水龙首。西边的龙头,头顶中心的旋涡是逆时针旋转的,表达了古人祈求顶住上游洪水压力的期望;东边的是顺时针旋转的,表达了人们盼望尽快宣泄掉洪水的期待。德胜桥西边有“镇海神牛”,镇海寺里有“镇海铁龟”,汇通祠下边有“镇海石螭”,号称北京镇海三宝。今天颐和园、万宁桥、庆丰闸、通州永通桥、张家湾通运桥等处,各种镇水神兽仍然各司其职,静静守护着一方水土。本期就让我们共同了解在北京境内与水有关的这一重要历史遗存,在亲近水使用水的同时,增强对水资源的敬护之心,提升节水文明素养,履行节水责任义务,一起节水、护水、爱水。


昆明湖畔镇水铜牛


    “夏禹治河,铁牛传颂。义重安澜,后人景从。制寓刚戊,象取厚坤。蛟龙远避,讵数鼍(tuó)鼋(yuán)。潫(wān)此昆明,潴流万顷。金写神牛,用镇悠永。”这是昆明湖水库完工后,乾隆皇帝撰写的《金牛铭》,并命人用篆体刻于东堤铜牛背上。

    清漪园作为清朝的皇家园林,湖光山色,美不胜收,但因地处京城西北,地势比京城高,一遇大雨便威胁到京城安全。清乾隆十五年(1750)开挖昆明湖时,借助畅春园西堤旧址修筑了东堤,比紫禁城的地基高了近10米。乾隆二十年(1755),为防东堤决口,乾隆皇帝命匠人铸造了一头巨型铜牛,长1.75 米、宽0.84 米、高1.14 米,置于东堤的廓如亭旁边。铜牛身子朝东,头扭向西北方向,注视着昆明湖,深沉稳重,造型逼真,既有镇水之意,又有测量昆明湖水位的作用。当昆明湖水位接近铜牛基座时,便提示预防湖水发生水患,危及北京城。

    铜牛除了镇水之外,也被乾隆皇帝蒙上了一些浪漫主义色彩。他晚年耽于享乐,经常自喻为玉皇大帝,把昆明湖喻为天河。有一天,乾隆皇帝望着昆明湖,心想天河两侧必有牛郎和织女,如今东堤已经设置了“牛郎”(铜牛),那么就应该有织女与之呼应。于是,他命人在昆明湖西侧安置了一通汉白玉石碑,上有御笔“耕织图”三字,暗合了“织女”与“牛郎”隔河相望的美丽神话。乾隆四十八年(1783),皇帝作诗《登舟溯游玉河沿途杂咏》:“镇水铜牛铸东岸,养蚕茅舍列西涯。昆明汉记不期合,课织重农要欲佳。”

    咸丰十年(1860),英法联军入侵北京。侵略者占领颐和园,发现了昆明湖东岸铜牛,见其闪着金光,以为是金子所铸,便用尖刀在铜牛身上划了几下,发现不是纯金的,而是镀了一层金箔,于是只能将金箔一块一块地剥下来掠走。

    前有外贼的“剥皮”,后有内盗“断尾”。同治元年(1862)的一天,颐和园的守卫巡园时忽然发现铜牛的尾巴不见了。原来牛尾巴早被正白旗的圆明园园户张八盯上了。被英法联军洗劫后的圆明园一片萧索,张八想盗挖碎铜铁卖钱。有一天半夜,他见四下无人,便从藻园门附近坍塌的园墙偷偷潜入颐和园,锯断铜牛尾巴。后来,他又起贪心,再次入园偷盗时,被巡防的守卫拿住,送慎刑司审问,铜牛断尾疑案才真相大白。最终,张八被责杖一百,流放两千里,并在脸上刺“盗官物”三字,同时削除旗籍,交大兴县编入民籍。

    光绪年间,慈禧太后命人重修颐和园时,断尾的铜牛才得以修复。历经劫难之后,镇水铜牛依然泰然自若地静卧在碧波荡漾、美丽如画的昆明湖畔。


万宁桥下佑河龙子


    中国传统镇水神物种类繁杂,虽以铁牛居多,但专职于镇水的神兽当数蚣[虫夏](xià)(也作叭嗄)。

    明代杨慎撰《升庵集·龙生九子》记载:“六曰蚣[虫夏],性好水,故立于桥柱。”传说蚣[虫夏]是龙的第六个儿子,因触犯天条被贬下凡,压在沉重的龟壳下看守运河一千年。千年后,终获自由,脱离了龟壳。人们为了纪念它护河有功,按照龙的模样雕成石像放置在桥边。

    京杭大运河北京段以石质龙体形态出现的镇水兽,造型繁复细腻、犄角凸现分明、四肢修长伸张、尾部拖沓多变。分布在万宁桥6尊、万宁桥至东不压桥的遗址中1尊、庆丰闸1尊、永通桥4尊、通运桥4尊、广利桥1尊。截至目前共发现17尊。

    桥闸一体的万宁桥(澄清上闸),位于积水潭码头,始建于元代。进入皇城的运粮船都要经过万宁桥,停靠大都粮食供应的终点站。在之后的数百年间,随着周边商业的兴衰变化,万宁桥保障漕粮水运的作用越来越小。明代此处航道淤废,漕运中断,万宁桥失去了往日的风光,镇水神兽蚣[虫夏]也不再被人们关注。

    直到1955年,地安门外大街扩建道路,河道改为暗沟,仅桥面和两侧桥栏露出地面,镇水神兽蚣[虫夏]被埋入地下。2000年,在侯仁之等专家联名呼吁下,北京市对万宁桥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修缮,并恢复“万宁”桥名。在清淤时,意外清理出6尊龙形镇水兽,其中桥东北岸的镇水兽颌下刻有“至元四年九月日”,证明这是一尊元代镇水兽。


以土克水驱邪迎祥


    无论是镇水铜牛,还是镇水蚣[虫夏],都是古人祈求平安的精神寄托。

    我国传统水文化中的镇水习俗,最早可以追溯到夏禹。相传,远古时期大禹治水,最初成效并不好,主要问题是水患反复发作。于是大禹决定,每治理好一处,便用生铁铸造铁牛沉入水底。牛的力气大,可防河水泛滥。这样一来,果然有效,很快神州大地上的洪水就不再肆虐。后来历代治水者都效仿大禹铸牛镇水。到了唐代,人们则把牛置于河岸边,不再投入河中。

    古人之所以赋予镇水神兽诸多神话色彩,与阴阳五行说相生相克、信奉水神、镇水习俗等思想有关。战国时的阴阳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种物质构成,五者相生相克,牛在五行中为土,能克水。所以,古人选择牛做镇水兽。

    龙作为一种和水密切相关的神话动物,被我国先民尊奉为司水的神。它具有头部硕大、耳角分明、阔口怒目、曲体生麟的奇异形态,尤其能给人一种神秘感、威慑感,并让人产生敬畏之心。龙生于水居于水,掌管着水。俗语说“龙生九子,各有不同”,分别有镇水、镇宅、镇庙等辟邪的功能。其中,蚣[虫夏]生性好水,形象古怪威猛,能镇水怪、消水灾、降祥瑞,故古人常将其作为镇水保桥的神兽。

    运河上造桥建闸时,工匠把蚣[虫夏]安置在桥的拱顶、望柱、桥翅以及栏板上,既希望它镇伏桀骜不驯的水怪,护桥闸安全,又可用它来装饰桥闸建筑。由此,运河沿线的镇水兽成为历代船工、商旅和沿岸居民共同信奉的神祇。

    镇水神兽早已成为历史,祈求安澜也不过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美好愿望。但它优美的造型、精湛的工艺,始终体现着一定的历史价值、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,更是中国水利史和漕运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。


链接 家庭节水方法

    ●随手关水 勤盛少用

    1.适量用水

    用多少水,放多少水。水龙头全部打开,一分钟流出2到7.5升水,开一半流出1到3.8升水。有意识地控制水龙头流量。

    2.避免水龙头常开

    不要开着水龙头直接冲洗餐具、蔬菜,应在盆槽内清洗或使用节水设备。将油污用废弃的纸巾或布擦掉,可使用水量大幅下降。适量使用洗洁精,避免过度冲洗。

    3.使用器皿盛水洗漱

    30秒内一直流水会用约1到3.8升水。使用杯子刷牙,仅需0.6升水就可以解决。

    ●短时淋浴 浅水盆浴

    1.短时淋浴,勤关勤开

    避免过长时间淋浴,搓洗时关掉水龙头。冲澡时长每短一分钟,可节省12升水。使用节水型花洒,在提升淋浴感受的同时,还能起到节水的效果。淋浴时,可以用大型号盆接水,回收的水可再利用。

    2.浅水盆浴,适量适温

    合理控制水温,避免因不必要的水温调节浪费水量。合理控制水位,避免不必要的溢出。适当降低使用浴缸的频次,洗浴后的水可用于冲厕所。

    ●节水洗衣 小件手洗

    1.集中洗涤,随“衣”应变

    衣物集中洗涤,尽量减少洗衣次数。小件、少量的衣物提倡手洗。按衣服种类、数量调整洗涤时间。

    2.善于利用洗衣机

    使用多功能洗衣机,按照洗衣需求选择不同档位的洗涤功能,以避免过度用水。使用温热水洗衣,污渍更易清洗。洗衣机排水时可将排水管接到储水设备,如水桶、水盆等,回收的水可再利用。

    3.洗衣护衣用品适量

    洗衣液要适量投放,避免不必要的反复冲洗,造成浪费。选用高效适配的洗衣产品,提高洗衣效率。

    ●循环用水 一水多用

    1.家庭动植物用水

    可用淘米水、清洗果蔬的水或养鱼水给盆栽植物浇水,既可节水又能促进植物生长。根据植物特点,使用喷壶适量浇水,避免花盆水溢出。

    2.坐便器冲水,大小有别

    选用节水型坐便器,冲厕时,视情况使用不同档位。收集家庭洗菜、淘米、淋浴或洗衣的污水冲洗厕所。安装可控制出水量大小的马桶配件,并调整适当冲水时间。


 综合市水务局宣教中心、市方志馆、中国疾控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