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山区第十一个北京湿地日活动丰富多彩
9月15日,区园林绿化局联合燕山办事处、长育中心小学在牛口峪湿地公园举办了湿地日宣传活动。
湿地被誉为“地球之肾”,是珍贵的自然资源,它与森林、海洋一起,构成了全球最重要的三大生态系统,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。根据《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》,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“北京湿地日”。今年是第十一个“北京湿地日”,主题为“修复退化湿地,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”。
活动现场,130余名小学生迎着秋日的暖阳陆续进入牛口峪湿地公园,活动正式拉开帷幕。活动首先向同学们讲解了湿地的定义、类型和生态功能等基础知识,并发放了宣传材料。在学生们的簇拥下,讲解员分别对部分昆虫和房山区发现的珍稀鸟类情况进行详细介绍。
进入放归环节,活动被推入高潮。放归活动在保证人员与救助动物安全的情况下进行。同学们来到放归场地,目光瞬间聚焦到5个蓝色箱子上。随着飞往天空之门缓缓打开,红隼在孩子们期待的目光与欢呼中,迅速跃出,飞向蓝天。
将5只红隼放归后,同学们热情不减,继续参观了湿地公园。在公园中,通过观察公园自然景观、游戈鱼群和保护区的珍稀鸟类,感受自然生态的美好,极大提升广大师生探索自然的兴趣。
本区湿地资源类型多样、分布广泛,涵盖北京市全部湿地类型,分为河流水面、内陆滩涂、水库水面、坑塘水面、沟渠、干渠6类,湿地5361.23公顷,面积居全市第三。近年来,本区不断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力度,健全湿地保护管理制度,强化湿地利用监管,增强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,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为黑鹳、震旦鸦雀、青头潜鸭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。
下一步,区园林绿化局将围绕“六大房山”建设,不断探索更多主题新颖、形式多样的生态科普活动,积极宣传房山园林绿化建设成果,播撒“绿”能量种子,不断引导广大市民关注自然、爱护自然、保护自然,共同筑牢绿色生态屏障,共同建设大美房山。
通讯员郭晓燕 甄鸿海
网友评论文明上网,理性发言